簡體版 繁體版 設為首頁 加為收藏

  網站首頁 今日孝感 財經快訊 市縣縱橫 放眼城市圈 文化大觀園 名企之窗 風云人物 精英訪談
 
            市開發區 | 孝南 | 漢川 | 應城 | 安陸 | 云夢 | 大悟| 孝昌
                                                  當前位置:首頁>>財經快訊>>正文
                                                  人口10年來保持低速增長,專家稱中國人口負增長或提前

                                                  作者:馬曉華 來源:第一財經 發布時間:21-05-11 16:17:07 閱讀次數:  

                                                  5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發布會上通報,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與2010年的133972萬人相比,增加了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下降0.04個百分點。數據表明,我國人口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

                                                  總人口仍然保持慣性增加,但根據數據判斷,總人口負增長的時間有可能是比此前預計的要早。但人口規模巨大的情況不會根本改變,中國依然是第一人口大國。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原新對第一財經表示。

                                                  人口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長期性和戰略性要素。而預測人口負增長將提前到來的觀點,在勞動力市場、老齡社會應對等諸多領域將引發更多關注。

                                                  內在增長率由正轉負?

                                                  20207月,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HME)在《柳葉刀》雜志發表一則研究報告,關于“195個國家和地區從2017年到2100年的生育率、死亡率、遷移和人口全景: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預測分析。研究預測,全球人口將在2050年達到95.5 億人,之后將轉增為減,相比聯合國經濟社會事務部和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2019版》人口峰值為2100年,人口轉增為減的時間提前了50年。

                                                  之所以預判中國人口負增長將提前到來,是因為低生育率現象持續穩定,出生人口繼續縮減,因為生育者15-49歲育齡婦女人數以及20-34歲生育高發育齡婦女將大幅減少。原新表示。

                                                  總和生育率(相當于平均每個婦女生育的孩子數量)2.1左右在人口學中叫做更替水平生育率,即一對夫婦平均生育2個子女以實現對自身的替代。如果長期保持更替水平生育率,人口總量就會穩定下來,總人口不增不減,人口結構趨于穩定。我國的總和生育率自1992年達到更替水平,從此以后就一直在更替水平以下持續緩慢下降。目前的實際生育率水平大約在1.5。

                                                  這就意味著,自1992年以來,中國就已經處于低生育率水平時代,人口的內在增長率就已經由正轉負,開始孕育人口負增長的能量,至今已經30年了,預計未來十年之內,人口正增長慣性將消耗殆盡,總人口在2025-2030年期間開始進入負增長軌道已毫無懸念。原新認為。

                                                  與華盛頓大學預測的全球人口轉增為減的時間相比,中國可能更早進入負增長階段。

                                                  中國人口將從正增長走向人口負增長,結束人口數量持續增加的歷史。未來50-60年,中國將保持老年人口規模世界第一,步入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方陣之中。勞動年齡人口為表征的勞動力資源提前縮減,社會保障可持續性問題日益突顯,人口負增長與低生育率陷阱相疊加。原新表示。

                                                  從數據上來看,勞動力人口逐年下降。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勞動力人口數據看,2018年為89729萬人,2019年為89640萬人,下降了89萬人。

                                                  在老齡社會形態下,稅收和社保繳費端、健康保險設計方、長期照護服務供給者、延遲退休者、勞動參與者等多元主體問題更加錯綜復雜。原新稱。

                                                  此外,原新預判,未來人口性別比偏高現象依然存在,3000多萬男性盈余或女性赤字變化不大;家庭進一步小型化,家庭戶平均人口規模不足3人;一人戶二人戶三人戶比重升高;婚姻形式多元化趨勢增強;未婚離婚人口比例升高等。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男性人口為72334萬人,占51.24%;女性人口為68844萬人,占48.76%?側丝谛詣e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5.07,與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1.3,較2010年下降6.8。我國人口的性別結構持續改善。

                                                  應對老齡化措施

                                                  如何利用規律積極應對人口負增長形勢下的老齡社會問題,規避低生育率陷阱問題等成為當務之急。

                                                  原新認為,首先需要認識到老齡社會問題的本質是經濟問題,需要構建反映多維利益訴求的平臺,甚至于國際平臺,通過技術進步和激勵創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女性平等事業發展和實施延遲退休制度安排,進一步開發性別紅利和老年人力資本紅利,推動勞動參與率向勞動生產率轉型,全面激活人口質量紅利;優化移民機制,調整勞動力空間結構,實現人力資源型和人力資本型人口紅利的分工配合,從而積極應對人口負增長時代與人口老齡化相關聯的勞動力儲備和經濟增長問題。

                                                  其次,需要通過適老化配套積極紓解民生社會保障問題。一方面,借鑒發達國家經驗,構建起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長期照護保險三大制度支柱,結合財源全面夯實老年期社會保障基礎,做好適老化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把適老化從傳統的老年宜居建筑和老年宜居住宅建設維度,拓展到老齡社會的社會環境適老化建構維度,包括為老服務產品、老齡產業等硬環境,以及服務、法律、規劃、戰略等軟環境,以硬環境和軟環境的適老化為雙驅引擎力,充分對接適老化的制度保障,配套積極應對人口負增長時代老年民生問題的全局方案。

                                                   

                                                  建議使用1024X768分辨率 微軟IE6以上瀏覽器 鄂ICP備12007857號-1
                                                   主管:孝感經濟文化網編輯部
                                                  主辦:孝感環川文化傳媒
                                                  協辦單位:孝感市華鑫鐵路物資貿易有限公司 湖北橋港模板工程有限公司 承辦:孝感環川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編輯部地址:孝感市城站路原市委大院 電話:0712-2856136
                                                  国产亚洲成av人一级毛片